微信扫一扫
潢川网讯 潢川县是水产养殖大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河南省唯一一个稻虾共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潢川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绿色生态养殖,探索发展“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擦亮对外名片,推动产业升级,彰显乡村本色,引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虾稻共作”巧妙运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原理,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渔粮双赢、生态双收”。近年来,潢川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实施“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基础,潢川县“稻虾共作”发展规模可观、效益明显,截止2021年底,全县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38.2万亩,年产值突破50亿元,跃居全国县级30强。建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2家,带动种养户2.3万户,从业人员8.9万人,亩均收入2500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县内拥有规模加工出口企业有4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实现了“潢川龙虾一日达天下”。
目前,潢川已建成集小龙虾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休闲旅游、加工出口、市场物流、餐饮美食、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小龙虾优势特色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释放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新的蓝图已经画就,新的号角即将吹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稻虾共作”的推广力度,结合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优质高效,坚持稻虾、稻渔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两手抓,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生态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稻虾综合种养产业链,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做大做强,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夯实种业根基。依托桂建芳院士团队或信阳农林学院等科研院所,采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优良品种。建设一批小龙虾生态规模繁育基地。
立足示范带动。完善创新养殖模式。推广示范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建立完善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技术体系,拓展龙虾养殖品种。建立养殖技术跟踪服务体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与专家巡回指导,推动技术到人到田到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虾农和“养殖示范户”,带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基础建设。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投入用于水、电、路、渠网及田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亩产量。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科企合作,组建潢川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研发团队和养殖技术服务团队。为种养户提供技术服务,切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壁垒。
推进加工升级。 推广应用高效清洗机、自动化去头和去壳机等设施设备。壮大龙头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制定收购、清洗、烹煮、剥壳、调味、包装、运输等小龙虾加工行业标准,推动小龙虾加工业标准化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开展真空油炸、热泵干燥、常温贮藏、秒冻锁鲜、甲壳素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开展脆虾、虾球、虾干等休闲新产品。
加大基地建设。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原则,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设集生产、科研、教学、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示基地,示范带动稻虾产业发展。 大力扶持合作社建设苗种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实现苗种培育和规模化养殖一体化。
擦亮精品名牌。实施“123”建设工程,即每年举办1次小龙虾文化节,参加2次农产品展销会,建设3个稻渔综合种养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潢川品牌,加大“龙小甲”“淮谷稻仓”品牌宣传力度,带动区域性公共品牌发展。加强品牌营销,鼓励“走出去”,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产品认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等展会,结合国际国内重要活动宣传推介潢川小龙虾。举办潢川“小龙虾”节庆展会。推动农旅结合,深入挖掘小龙虾品牌文化,促进小龙虾产业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餐饮民宿业深度结合。
出台扶持政策。明确系统性扶持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在环保、税收、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将小龙虾产业纳入国土整治、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项目中统筹推进。 深化科企合作,政府有效引导建立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基础、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企合作发展模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探索金融创新,鼓励各地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格局,持续推行小龙虾养殖保险,创新信贷金融产品,积极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小龙虾产业发展。